Ig賺錢

IG賺錢全攻略:八種Instagram收入來源與變現策略

IG 賺錢不再專屬於網紅。許多人都在問:「經營 IG 可以賺錢嗎?」其實只要懂得經營內容與粉絲互動,就能透過 IG 流量賺錢。Instagram 收入來源有業配合作、聯盟行銷到訂閱制等,策略正確就能打造IG收益。

IG 怎麼賺錢?八種 Instagram 賺錢方式

1. 廠商與品牌合作

這是 IG 創作者最普遍的變現方式之一。透過 Reels、貼文或限時動態為品牌曝光產品與服務,就能獲得合作報酬。主要有兩種合作型態:業配團購

  • 業配合作:分為「互惠合作」與「付費合作」。互惠合作多半是以商品或體驗交換內容曝光,付費合作則由品牌支付酬勞。通常品牌會先寄信邀約,創作者再依內容產出、自身影響力與市場行情報價。
💡IG賺錢小提示
如果產品、服務本身價值高(如:近視雷射),也有機會與高流量的創作者以互惠合作。像我自己也曾以互惠方式在 IG 合作個人色彩鑒定、KKday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導覽做無酬合作。因為體驗本身有價值,也適合產出內容。只要雙方條件講清楚,合作方式沒有一定!
  • 團購:品牌在特定檔期提供商品,由創作者推廣銷售並依成果抽成。一般分潤比例為 15%~20%,若銷售表現突出,分潤也可能再提高。這類合作更像「創作者與品牌共營」的關係,業績越好,還是能獲得可觀的 IG 自媒體收入。

2. 聯盟行銷

聯盟行銷可以想像成是「永久開團」,不需要等檔期,粉絲隨時都能下單。團購通常會有明確的檔期(常見為 1~2 週),而聯盟行銷則是透過分享專屬連結或折扣代碼,讓粉絲在任何時間點購買產品或服務。只要粉絲透過你的連結完成交易,你就能獲得銷售分潤。

這類合作廠商多半邀請 IG 創作者推廣高單價項目,如線上課程、軟體服務等。

若你想推廣週期短、單價較低的生活用品或食品,也能自行加入聯盟行銷平台(例如聯盟網 Affiliates.One、通路王 iChannels),自由選擇想分享的品牌與產品,依然有機會透過 IG 流量賺錢、累積可觀的被動收入。

3. 顧問服務 / 諮詢

透過 Instagram 提供顧問或諮詢服務,是不少自媒體創作者,尤其知識型帳號的重要 IG 變現方式之一。以我的 IG 帳號「品牌女子A娜」為例,因為帳號主要分享 IG 經營、行銷與職場相關主題,過去曾推出以下兩項服務:

  • IG 帳號健診:協助分析 IG 帳號定位、內容策略與經營盲點,並提供具體的優化建議與後續方向。
  • 行銷履歷健診:透過一對一討論,找出履歷可改進的地方,強化行銷職位重點,最後以 5–10 分鐘進行模擬面試。

當時的鐘點費落在 NT$1,500~2,000,這兩項服務在我正職之外,曾穩定帶來不錯的斜槓收入。

除了針對個人品牌經營者的諮詢外,常見的一對一服務類型還包括:自媒體經營陪跑、履歷優化、職涯規劃、英語面試、人際關係諮詢等。只要具備專業知識與實戰經驗,就能透過顧問 / 諮詢服務替你帶來穩定的收入。

4. 接案 / 代操

常見的接案項目像是社群帳號代操、品牌圖文設計、攝影拍片、或廣告投放等,只要你願意磨技能、積累作品,就有機會在這條路上越走越穩。

5. 開發自有品牌

開發自有品牌是許多創作者邁向「長期穩定變現」的重要里程碑。

相比於聯名、團購或業配,開發自有品牌有兩大優勢:

  • 利潤掌控:當產品由自己研發、設計與銷售,中間少了被抽成的環節,利潤更直接、也更容易建立穩定的 IG 收益來源。
  • 決策獨立:跟其他品牌合作時,常需要配合廠商的價格策略、出貨節奏或行銷方向,而自有品牌則能完全依照自己的理念與粉絲需求決策
💡自有品牌可以賣什麼?
任何能體現你品牌價值、又符合粉絲需求的產品。例如在台灣發跡的韓國 YouTuber「韓國ㄟ金針菇」,就以自身形象打造品牌 「金家ㄟ」,販售各式韓國即食美食。

也有許多網紅、服飾模特兒在累積粉絲基礎後,成立個人服飾品牌,自己擔任模特兒、塑造風格,更容易獲得粉絲信任與認同。

當然,開發自有產品的風險也較高。

前期需要投入更多時間與資金在產品研發、打樣、包裝設計與行銷測試上,若缺乏市場驗證或資金規劃,可能會面臨庫存與現金流壓力。

不過,當產品成功建立口碑、進入穩定銷售階段的時候,就有機會為你帶來遠高於單次業配的長期價值,真正實現「品牌化經營」的第一步。

關於創作者自創產品的細節,在我的 Podcast 節目《你也想紅嗎》有完整的討論

6. 線上課程、會員訂閱制

近年來,「線上課程」幾乎成了知識變現的代名詞。只要你在某個領域具備專業知識或實戰經驗,都能透過課程分享,把專業轉化為 Instagram 收入來源。

你可以選擇和既有的課程平台合作(如知識衛星、Hahow、PressPlay),讓平台協助招生和推廣,也能用 Skool 這類結合「課程+社群」的平台,打造屬於自己的學習社群,讓學生在課程之外也能互動與交流。

另一種穩定的內容變現模式是會員訂閱制。粉絲透過每月定期付費,獲得專屬內容或與你的專屬互動方式。這類形式常見於 YouTube 頻道會員、Podcast 付費訂閱、電子報訂閱制等。

通常願意訂閱的粉絲都是對你高度認同且需求明確,只要經營得好,不只能維持穩定現金流,也能培養更緊密的社群關係。

7. 講座 / 工作坊

演講合作是許多知識型創作者的 IG 收入來源之一。當你在某個領域累積足夠作品與聲量後,學校、政府單位、企業等機構就可能主動邀請你分享經驗。

一般來說,校園或政府機關的講師鐘點費為 2,000 元,而企業內訓多落在 3,000~5,000 元起跳。如果是公開班課程,你有和課程平台合作,或打算自己招生,則可以與開課單位討論分潤或分級收費。

有些講座會在線上進行,省下時間和交通費。只要能維持穩定的講座時數,就算鐘點費不高,收入也會相當可觀喔!

線上IG經營講座
線上 IG 經營講座

8. IG訂閱(IG 盈利)

IG 點閱率本身無法直接賺錢,不過台灣在 2023 年底開放 IG 訂閱制功能。

IG訂閱(IG 盈利)和 YouTube 的會員制很類似,並不是專門的打賞,還是需要提供「專屬內容」給訂閱者。每月訂閱金額從台幣 20 元到 450 元,官方推薦的費用是 250 元,可以依照你能夠提供的內容價值來估算。

如何開啟 IG 訂閱功能?設定→商業工具和控制項→訂閱→依照步驟設定資料。粉絲支付月費後,就能獲得專屬的貼文、Reels、直播、限時動態等內容。

更多 IG 變現模式歡迎收聽:

經營 IG 賺錢要怎麼開始?

1. 擁有穩定粉絲互動

擁有穩定的粉絲互動,是 IG 變現的關鍵因素。品牌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,會把互動率和粉絲黏著度當作重要的參考指標。雖然粉絲人數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影響力,但在「人人都能當網紅」的時代,無論 IG 粉絲數多少,都有機會賺到錢。

粉絲的質量遠比數量更重要,如果你的 IG 粉絲數少,但他們關心你發布的內容,並積極留言、分享給朋友,就算只有幾百個粉絲,你也可以開團購,不到破萬粉絲,廠商業配也可能讓人買單。

  • 鼓勵留言互動:每篇貼文、每支影片都需要有CTA(Call to action行動呼籲),可以請粉絲按讚、回答一個問題,或是分享給朋友
  • 限時動態互動:善用限時動態的「貼紙」,讓粉絲投票今天的穿搭、開放 Q&A 問答、猜你現在在哪裡等等
  • 利用直播功能: IG Live 直播的主要特點是即時互動,能夠讓您和粉絲之間產生更深的連結,像是一個隨時可以打開的線上聚會

2. 提供有價值的內容

創作內容是跟粉絲互動的主要方式,所謂「有價值的內容」是什麼?

  • 解決受眾痛點:想透過 Instagram 賺錢,就不能想發什麼就發什麼,你必須分析你的內容主要提供給誰看,以及目標受眾的需求、痛點和興趣是什麼,然後透過內容來滿足這些需求。
  • 提供核心價值:核心價值可以分為專業型、資訊型、娛樂型、療癒型等,你必須了解自己的 IG 帳號屬於哪一種類型,提供產品、服務,甚至和廠商合作時,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經營。

3. IG 切換成「專業帳號」

IG 切換到專業帳號,可以查看帳號、貼文、IG Reels 的洞察報告,了解粉絲最喜歡什麼類型的內容,這些資訊對於優化內容和經營策略非常有幫助

普通帳號只能看到貼文/影片的讚數、留言數,但專業帳號可以看有到

  • 多少人轉發、收藏貼文
  • 觀眾組成:既有粉絲、非粉絲比例,以及性別、國家、年齡等
  • 觀看來源:動態消息、限時動態、個人檔案等等
  • 互動次數
  • 影片平均觀看時間
  • 粉絲按讚時間
    • 輪播圖片:可以知道粉絲滑到哪張圖片時按了讚
    • IG Reels:可以知道粉絲作多在幾分幾秒的時候按讚
  • 多少人因為這篇貼文 / 影片成為你的粉絲

IG 賺錢常見問題

1. IG可以賺錢嗎?

Instagram 的確能賺錢,而且方式比你想的還多!無論你是分享生活、知識或娛樂內容的創作者,只要提供內容價值並經營與粉絲的關係,IG 都有機會成為你穩定且長期的收入來源。

2. IG賺錢是真的嗎?

IG 賺錢是真的,但不是單靠「粉絲多」就能變現。要在 Instagram 上穩定獲利,必須結合內容經營和粉絲互動。常見的 IG 變現方式包含:品牌業配、販售自有商品或服務、聯盟行銷、顧問諮詢、辦講座、IG 訂閱等。
總結來說,IG 是能賺錢的管道,但前提是你能持續創造價值建立粉絲信任,才讓內容與商業模式結合。


延伸閱讀